
是否在战争、苦难、瘟疫和死亡中仍然能够向感谢上帝?马丁•林卡特已经证明是可能的。林卡特 (或 Rinckart; 1586-1649)起初是任总执事(执事主席)然后成为萨克森州艾伦堡小镇的牧师,位于德国莱比锡市东北约20公里之处。他32岁时,仅担任1年的路德教会牧师,就爆发三十年的战争(1618-1648),是由新教贵族反抗统治者斐迪南二世而引发,因他想要在他王国领土上应用天主教会的规则。
如此长期的冲突肯定造成许多人的死亡,估计在这 30 年中夺走了 800 万人的性命。造成如此大量的受害者是由于粮食分配渠道被堵塞,而导致饥荒和瘟疫的发生,因而积累额外的痛苦。1631 年,当战争进入艾伦堡市时,到处都有死亡,特别是由流行病感染人群引起的,包括牧师们,起初4个人,直到最后在 1637 年,只有林卡特一人在他的城市中幸存。当年由于战争、饥荒、瘟疫造成的死伤人数如此巨多,以致他每天必须主持 20-40 场葬礼。若总计一年来他主持了4000多场葬礼,包括埋葬自己被瘟疫感染而最终死亡的妻子。
但奇怪的是,正是在如此阴暗的情况下,林卡特能够写了 66 首圣诗,其中大部分是反映出他在一切困难、痛苦和死亡阴影中,他对上帝的主权、慈爱、恩典和供应的信仰。他在 1636 年创作的其中一首圣诗是“齐来感谢主”(“Nun danket alle Gott”; “Now Thank We All Our God”)。实际上,这首圣诗是他要教导自己的孩子们凡事谢恩的重要性,正如在帖撒罗尼迦前书5:18所强调的。
倘若林卡特已经作见证并藉着他扣人心弦的经历,就是关于如何在战争、饥饿、瘟疫中行过“死荫的幽谷”,在当中肯定充满了痛苦、艰辛和失去亲人的色彩,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,必须学习如何领会和遵行上帝的话。让我们学习谢恩,尤其在难以谢恩的时候,特别是在经历痛苦和哀伤时。当从帖撒罗尼迦前书5:18学习,藉着正确和符合圣经的讲解必将坚固我们,使我们在世界进入黑暗和阴郁的阶段时,能够实践向上帝的谢恩。
谢恩是一个人已领受上帝恩典的标志
凡事谢恩,包括在经历痛苦和死亡的时候,没有搞错吗?听起来很好,然而是否能行出来?上帝没说错话吗?完全没错;错的是那些以扭曲的诠释学镜头来解释这节经文的人。
让我们注意这整节的经文:“凡事谢恩,因为这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”(帖前5:18)。注意使徒保罗使用的术语是“en panti”(“give thanks in all circumstances”; NRSV/ESV; “In everything give thanks”; NASB/NKJV),印尼文译本也符合,就是“在凡事中”而不是“为了凡事”。意思是,保罗不是叫帖撒罗尼迦教会为他们所面对的一切困难谢恩,而是在指示他们,即使面对一切的困难也能够谢恩。意思是,一个人的生命旅程不总是顺利、没有困难的,但即使在困难中,有信心的人必须能在一切的背后看到好的一面。
例如,我在不同的场合,很次听到教会说这样的错话:“ 我感谢主,我爸爸去世了”;“我丈夫的生意破产了,赞美主”;“我感谢主,我患了癌症”;“我们的孩子被坏人杀死了,赞美主”。这样的表达不仅是错误的神学成果,也完全在上帝的话之外。那么,应该怎样理解呢?
正确的意思是:我们谢恩不是因为有困难、灾难、破产或病痛的问题。而是即使面对困难、灾难、破产或病痛的问题,上帝赐予属天的力量来面对一切。因此,在这里的谢恩并不是感谢有了哀伤、不幸、悲伤、灾难、痛苦或(抱歉,世人称)倒霉,而是即使经历了以上的一切,(当然正常的人不想经历),上帝依然赐予额外的恩典,并充满平安的心来承受一切。
再次的,在我们当中可能有认识的人、亲人、邻居或朋友,他们自称是基督徒,并“作见证”,内容是这样:“赞美主,我的妻子中风”;“感谢主,我被开除,现在游手好闲”;“赞美主,我们离婚了”;“我们感谢主,工厂被烧了”;“赞美主,我们的好朋友年纪轻轻就死了”(还有其他这类的表达)。这样的“见证”导致两种可能性:第一,有关的人在教会的教导中没有受到良好的辅导,以致作了错误的见证,或第二,说话的人已经扎根于错误的教义,但还是自以为是对的。对于第一个的可能性,还有希望能够藉着符合圣经的教导来纠正他,而对于第二个,感觉是已经深根柢固,也太难以调整他的偏差。
唯有被上帝在基督里的恩典感动的人才能谢恩。这就是为什么“谢恩”这词 (希腊文 eucharisteo)来自字根“charis”(恩典或恩惠),可以理解为我们充满感恩的工作能力来自上帝在基督里的恩典。倘若已赐下恩典,甚至一直的在信徒的生活中动工,他哪里可能不感恩呢?所以,以弗所书5:20加上一句非常正确的词“常常”:“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,常常感谢父神”。简单的说,信徒的生活将点缀着谢恩的色彩,因此,他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有上帝的搀扶(参诗篇68:19“天天背负我们重担的主,就是拯救我们的上帝,是应当称颂的。”)
如果谢恩与基督徒的生活息息相关,也是对上帝在基督里的救恩大工的回应,那么,谢恩应该天天从信徒的生活中流露出来。问题是,我们近来的每一天,更多的谢恩或唉声叹息呢?更时常为生活感恩(即使困难),或更多的发出失望、不安和苦毒的怨言?
谢恩象征一个人活在上帝的掌控之下
使徒保罗教在帖撒罗尼迦前书5:18导我们关于谢恩的重要,实际上,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,而且一点都不好受,尤其是在他的服事和宣教的旅程中。例如,他说:“直到如今,我们还是又饥,又渴,又赤身露体,又挨打,又没有一定的住处。并且劳苦,亲手作工,被人咒骂,我们就祝福,被人逼迫,我们就忍受。被人毁谤,我们就善劝,直到如今,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,万物中的渣滓”(林前4:11-13)。倘若你我试着经历这一切,我们大概还能够谢恩吗?
不仅如此,发生在保罗身上还有更沉重的事:“我比他们多受劳苦;多下监牢,受鞭打是过重的,冒死是屡次有的。被犹太人鞭打五次,每次四十减去一下。被棍打了三次,被石头打了一次,遇着船坏三次,一昼一夜在深海里。又屡次行远路,遭江河的危险,盗贼的危险,同族的危险,外邦人的危险,城里的危险,旷野的危险,海中的危险,假弟兄的危险。受劳碌,受困苦,多次不得睡,又饥又渴,多次不得食,受寒冷,赤身露体”(林后11:23下-27)。我猜想在我们当中应该没有人经历如此实在的困难和问题。
然而,不可错误理解:使徒保罗说出他的感觉和服事的叹息并不是在抱怨和发牢骚。他只是叙述了真实的服事中的喜和忧,这是作为蒙召的人的“日常粮食”,为要成为万民的光(参林后6:4-10;7:5)。那么,保罗是否喜欢这一切负面又恶劣的经验?他难道喜欢找危险?我想不是的。例如,当他和西拉被下在监里,两脚上了木狗,那不就是难受的经验吗?然后,他们的反应是什么?他们做了什么?在这般困难、茫然、头晕和混乱的情形中,他们反而“祷告唱诗赞美上帝”(使徒行传16:25)
这就是一个活在上帝掌控下的人的生活,不是被发生在他四周的恶劣局势所控制。一个有信心的人意识到,他并不是独自一人在苦难或灾难中。他的生活氛围可能还是一样,就是同样有着还未过去或结束的困难,但是有所改变的是他的心情和信心,就是依然的倚靠在基督里的上帝,并有能力谢恩,即使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方法。
原来保罗和西拉这般的生活例子,给许多会众的心情和委身带来极大的影响,以致他们也能够:仰望上帝,超乎一切的困难,为要意识到他们在基督里属灵的丰富超乎一切物质的贫穷,并要看见未来基督第二次再来的荣耀,超乎他们以往生活中的不幸。这样的生活见证,就是能够凡事谢恩的生活,必能荣耀上帝的名,并可能有更多的人被基督所赢取。
*******
在美国和加拿大,每年都举行一次良好的传统,就是成为感恩节的公共假期。在美国,每年 11 月的第 4 个星期四(今年是11月25日)举行这个特殊的日子,而在加拿大是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。尤其在美国,奇怪的是那里的所有居民都齐心得庆祝,无论是不是基督徒,而实际上感恩节含有基督的色彩在其中。简单的说如下:
1620年9月6日,102人(男、女、儿童)一同与30 名船员在一艘 30×8 米的小型货船上(大约 4 辆夜间巴士的大小)从英格兰大陆穿越凶猛的大西洋。大多数乘客是白皮肤的基督徒,有着改革宗清教徒的背景,因受迫害而逃离往美洲的难民营。
在大海里挣扎了66天,也不能洗澡(因本来就没有浴室),这艘名为“五月花”的船于1620年11月11日在寒冷的冬季抵达马萨诸塞州的科德角,而所有乘客都对寒冷的天气毫无准备。五周后,他们搬到了普利茅斯,并开始建造永久居所。由于一切条件都很差又缺乏,他们必须面对饥饿、伤寒病,以及因营养不良而引发的疾病。结果18个作妻子的,有14个死了,并为鳏夫和孤儿留下深深的悲伤。
经过几个月在冬季里的挣扎,他们开始小型的栽种,直到在1621年的秋天,他们收割了为数不多的玉米一起分享,然而每个人每天5粒玉米。他们发怨言吗?完全没有。他们反而不灰心地不住祷告,祈求上帝的帮助;他们的祷告会有时甚至会维持8-9个小时!
然后上帝的帮助临到他们,通过万帕诺亚格印第安人的慷慨帮助,他们带来食物和狩猎的鹿。简单的说,抵达称为新世界地区的一年后,那群朝圣者真正在体验上帝的信实、保守看顾,以及上帝奇妙的插手帮助。即使正式的感恩节于1623年举办(更加正式、全国性,亚伯拉罕•林肯于 1863 年 10 月 3 日宣布),但感恩的起源已由一小群信徒在一切的缺乏、困难、痛苦和失去亲人的情况中开始庆祝。
因此,庆祝感恩节应该专注于一颗感谢上帝的心,并非在于吃喝。在当今美国的世俗社会中,这个公共假期已变成了家庭聚会、吃吃喝喝,尤其是吃火鸡、苹果派、南瓜派,并且藉着观看美式足球来助乐!意思是,在基督里对上帝的信仰、祈祷和感谢的因素越来越稀少,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褪色。
著写这篇文章的目的,并不是要开创像西方的感恩节活动在这里运行。我的动机是为更多的激励我们这些信徒,不可忘记谢恩的重要性,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的一切困难、疾病和痛苦中,以及可能发生在家庭的悲伤中。因此,你和我正在接受基督教信仰质量的考验,就是我们是否能够谢恩,即使生活越来越沉重和艰难?马丁•林卡特已经通过这个沉重的考验,他也通过一首感恩诗歌来教导我们,这首诗歌在历代以来直到今天已经成为多人的祝福和安慰:“齐来感谢主”。